卫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电 话:0373-4491881

党史学习教育专栏首页 > 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1982年9月,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集中指明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历史使命和鲜明旗帜。大会制定了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奋斗纲领,确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明确了从1981年到20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二大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向全国,农业生产摆脱长期停滞的困境,农作物大面积增产,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1983 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农村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一批新型中小城镇随之出现。到1987年,乡镇企业产值**次超过农业总产值,这是农村经济的个历史性变化。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伟大创造和改革实践,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此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

  国家对经济的计划管理权限逐步下放,缩小了指令性计划,扩大了指导性计划。国家宏观调控的范围和方式得到调整与改进,价格、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增强。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国营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所有制结构有了很大改变。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继续加强,集体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三资”企业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取得引人注目的发展.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日益增加。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1984 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沿海地区形成包括约2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并进而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与此刚时、农村改革续深入。1985年起,国家决定对、棉重要农产品实行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改变了统购派购制度形成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并行“双轨制”,把农村经济步的入有计如的商品经济轨道,促使传统农进一步走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

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提上日程198310月,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5月作出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 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八六三”计划),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每秒一亿次的“银河"计算机系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离子加速器、同步辐射实验室、运载火箭发射卫星等一批高科技成果达到当时世界**水平。

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按照党的十二大的要求,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得到全面推进。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步伐加快,初步形成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决议,着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促进各项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提倡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进步加强,有力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进。从1983年10月到1987年5月,分期分批进行全面整党,对党的思想作风、组织进行全面整顿,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干部离退休制度逐步建立的基础上,1985年9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对中央领导层进行了一次较大幅度的新老交替,使中国领导层在年轻化方面前进了一大党步。党还在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新的历史措施。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调整对外政策。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对我国所处的时代条件作出新的科学判断。在对外政策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党还提出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关系“四项原则”,恢复和发展同许多国外政党或组织的关系。中国的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在国际事务中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有效捍卫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安全。

“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历史和现实出发,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开辟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大业的途径。 “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先被应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问题。经过谈判,中国政府与英国、葡萄牙政府分别在1984年12月、1987年4月签署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和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全面改革的推进和党的领导的加强,推动了经济建设。1982年至1987年,国民生产总值从4470亿元增加到856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0% ,超过原计划4% -5%的速度。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